刘卫东

Time:2021-06-16   Views:

                       

                     

 

刘卫东 教授

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 车辆工程专业

一、刘卫东教授简介

2018年受聘于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主要开展智能轮胎与履带、车辆结构/储能一体化的研究。

1984年毕业于山东化工学院橡胶制品专业(现为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94 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获得含能材料专业博士学位。1994-1997 年作为博士后在中国科学研究院长春化学应用化学研究所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葆同先生,从事高分子合成、共混、计算机仿真方面的研究。1997-2000 年在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高分子中心(UMass at Amherst),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工程院院士Richard Stein 教授,利用原子力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差热扫描分析和即时同步X光散射技术对高分子及其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高分子物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2000年后主持和参与过20多项工业课题的研发和产业化,公司包括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波音公司(Boeing),美国古德里奇公司(Goodrich)等。开发了一系列创新型高分子材料及产品,包括导电高分子电线、电磁屏蔽涂料及结构复合材料、超高纳米材料填量的超轻超强工程复合材料、形状记忆性高分子材料、分段式全橡胶履带及新型结构非充气轮胎等。

曾为美国化学会及橡胶分会、美国物理会、国际先进材料与工程技术学会、热固树脂配方设计师学会会员,担任3个国际期刊的文章评审。获得专利15项,出版2部书著章节。在《高分子》、《高分子科学》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9篇,2008年获国际先进材料与工程技术学会(SAMPE)杰出论文奖。在美的十五年里,为工业界提交技术报告上百篇。2013年回国,作为--专家和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开发出17种新型结构轮履产品,获得四项十三五创新基金项目及国资委2000万元资助。

二、主要代表性成果和贡献

1)新型结构轮胎与履带创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针对我国高端装备车辆没有全橡胶履带产品,重点开启了该领域全橡胶履带的创新研发,作为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创建35人的研发和生产团队,首次将分段组装式全橡胶履带应用到高端带式车辆上,多次获得国家比武第一,同时研发和生产了8种型号的民用产品,并已小批量销售到国内外市场。2016年底获国资委2000万元资助。2019年在国家高端装备采购网上“轮式车辆非充气车轮技术”竞标的盲审和复审中获得第一名,2020年底交付产品样机,并通过实车验证。该产品是以高分子材料替代金属刚性轮毂,形成可与充气轮胎弹性相近的弹性和承载性,不仅抗弹抗刺扎,还解决了爆胎和漏气及维护的难题,是首次在高端装备上的实践应用,是轮胎制造行业的颠覆性产品。

2) 智能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和产业化: 创新和研发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商业用途的智能高分子产品,其中包括油溶胀热致形状记忆性高分子材料,水溶胀热致形状记忆性高分子材料,耐油性热致形状记忆性高分子材料,电致形状记忆性高分子材料和发泡形状记忆性高分子材料。

3) 高分子化学的合成技术: 2013年作为--专家,担任国家某集团首席专家,创建新概念材料研究室,组建研发创新团队,参与建设年产10吨的超高强度高分子PBO纤维生产线,合成和制备出PBO纤维产品,其拉伸性能为同等直径下钢丝强度的十倍,完成了耐高温热塑性聚酰亚胺材料合成及石墨烯、碳纳米管和新概念材料在高端领域的应用研发工作,获得了四项十三五军工领域创新基金项目。

三、招收研究生的课题研究方向

1、智能新型结构轮履技术研发

智能轮胎与履带(Intelligent Tire and Track)是在轮胎或履带内嵌入微型传感器,监测轮履某种特征响应(如加速度、形变、应力等),从而获取轮履与地面作用状态和信息的轮履系统。通过采集新型结构轮履在不同道路状况下的数据,建立与车联网结合的智能轮履云端数据平台,为智能驾驶及无人驾驶提供第一手道路状况信息和轮履状态,针对非充气及可重构车轮等新型轮履的智能研究还未见报道。

研究内容包括:

1)  智能轮履系统硬件方案研究

2)  轮履接地印迹加速度响应机理及轮履特性研究

3)  多源信息融合轮履信息估算策略研究

4)  新型结构轮履产品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5)材料体系及产品组装制备工艺技术研究

 

2、车辆结构/储能一体化技术研究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高强度、抗冲击的性能可使车身结构具备一定的防护功能。如果在轻质碳纤维结构中赋予储能功能,这种一体化复合材料不仅可承受车辆负载,也能作为能量储存设备助力电动车辆的续航能力。

研究内容包括:

1)  石墨烯/碳纳米管修饰碳纤维及固态电解质复合材料研究

2)  一体化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及电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

3)  基于新型复合材料的安全性研究和示范性应用

 

联系方式:

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18669818565

电子邮箱:wdliu@jlu.edu.cn